又是一年3·15,车主维权再一次成了行业热点,其实我特别想问一个问题:“这样的维权何时能结束,到底是谁让谁不体面?”
从封堵店门、横幅抗议、围堵展台、砸车泄愤到专门办展,越来越多走投无路的车主遇到问题想要维权只能走这些极端的方式,而最终能够解决问题还得靠上热搜才行,上了热搜一不小心还会深陷舆论漩涡,甚至被“网暴”,直到真相水落石出的那天。
每年3·15曝光的汽车品牌和产品其实并不多,很多真正需要维权车主的问题也依旧没有解决,过去一年汽车类的投诉量也是居高不下,甚至还有很多品牌敢于“顶风作案”,留给普通消费者的坑也是越来越多。
问题车展发现不少问题
最近其实有一件事儿引起了我的注意,那就是第十三届杭州问题车展。这个车展顾名思义,就是为了协助消费者解决汽车维权难题,保障汽车消费者的权益。也许是我孤陋寡闻了,这都办了十三届我现在才知道。
仔细查阅了这个车展的相关新闻,我发现这个车展其实也反映出了很多问题,当然并不是车展本身有问题,而是这个车展揭开的一些问题。首先就是被投诉的车型越来越多,撕下了很多车企厂商的遮羞布。
其次,这个问题车展也成了车主与汽车厂商之间的“沟通大战”,来参展的不光是众多想要维权的车主,还有很多汽车品牌厂商的人来,展现自己解决问题的诚意,看似挺好,一个问题车展为车主和厂商建立了维权的桥梁。
但是从曝光的一些事情来看,这些品牌车企的工作人员来到现场,实际上并不是为解决车主的问题而来,而是来解决提出问题的人,很多车主没进场就被车企的工作人员劝走,某豪华品牌的工作人员甚至直接坐上了维权车主车辆的副驾驶。
而且这样的情况,过去也一直是问题车展的保留节目,车企工作人员来的比很多车主都早,现场偷拍维权车主的车牌号码,目的就是为了现场拦住想要进去的维权车主,避免自身车辆问题在这个车展期间曝光。
舆论热搜已成维权手段
其实从这个问题车展曝光的一些事情也能看出来,很多真正需要维权的车主想要维权成功,实际上非常困难。单打独斗的消费者面对具备专业团队的车企,耗费大量精力和财力去博弈,几乎没有什么胜算。
对于很多个人车主来讲,维权最大的困难有两点:“一是普通人无法触及到车企的核心管理层,没法真正引起车企品牌的重视,还有一点就是收集证据非常困难,并且很多有效证据都在掌握在车企的手里。”
普通人除了到品牌4S店门口拉横幅或者到品牌展台去闹等常规手段外,遇到问题必须得上个热搜,并且赶上3·15这个关键的时间节点才能很快得到解决,这两个条件缺一甚至都会直接影响维权的效率和成功率。
最近海口雷克萨斯4S店加价提车的事儿,4S店方面已经道歉,并且开除了客服经理“立案姐”,这也是我看到过维权最迅速的案子,和3·15与上热搜造成舆论影响有直接关系,不然维权成功还是遥遥无期。
Model S 最低售价:69.89万起 图片 参数配置 询底价 懂车分4.12 懂车实测空间·性能等 车友圈3.3万 车友热议 二手车12.80万起 | 95 辆其它常规时间,普通人想要维权成功也需要很长的时间周期,尤其是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入局,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,也带来了很多新的问题。去年特斯拉败诉“退一赔三”的案件,车主维权打官司用了三年时间才获得最终的胜利。
写在最后:
汽车作为动辄几十万的商品,一旦出现问题,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讲确实很难解决,尤其是消费者与车企之间明显的信息不对称,更有甚者甚至明知道有问题却极力掩盖,让维权这件事更加变得难上加难。
消费者面对车企的专业公关和律师团队,往往很难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前提下,去捍卫自身的权益。这样的情况下,除了一些机构去办“问题车展”的办法,其实更需要从很多根源去解决问题。
简单举例,比如4S店的经营盈利模式、自动驾驶这类的软件的鉴定问题、汽车品牌厂商如何更快更准确的听取用户的声音,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护汽车消费者的合法权益,有一天我们不再需要3·15这个特殊的日子,也不再需要“问题车展”的时候,国内汽车产业才能真正快速发展。